在命運交織的島嶼上,我們看見了創意的沙盒,一個關鍵的支點。這裡不僅是地理上的最佳位置,更是心靈上的聚焦點。它激發出我們最大的潛能,讓我們與全球各地的金門鄉親攜手合作,共同繪製出一幅多元與和諧共存的生活畫卷。 浯島金門的故事起源於三百年前,當時的金門人勇敢南進,開拓新天地。就像那時的落番客,他們在陌生的土地上落地生根,將金門這個母親島的精神帶到了世界各地。現在,我們一起承襲這份堅韌與勇氣,為我們的家園注入新的生命力。 透過金門浯島行動,我們不僅慶祝我們豐富的歷史和文化,更是在尋找創新和進步的道路。每一步,我們都攜帶著金門的精神和愛,一起朝著更光明的未來邁進。

金門地圖@4x
浯島文旅
浯島輕旅
小六路厝
總兵招待所
浯島魁星背包棧

魁星背包棧

位於金城鎮魁星爺、海蓮寺旁,全自助自由進出,全區300MB-Wifi網路

打工換宿|專長換宿

歡迎鎖定我們的資訊,訂閱我們電子報通知
訂閱

接力合作 | 共創同行

我們透過在地深耕串連合作,建構可持續運作的力量一起來達到社會創新發揮你我的影響力

通過這些策略,構建一個既反映在地需求,又能夠持續運作和自我更新的社會創新生態系統,從而在解決當前和未來挑戰的過程中發揮積極影響力。

探索地方感動價值,建構永續發展的自主動能,社會創新的基礎建設在每一個人的信念之中

咱一起走,一起點燃你我手上的每一隻火材棒,照亮走過的地方

街

金門隊ING!

合作
在地媒體

金門日報在金門唯一的官方報紙,非常在地的呈現金門的大小事 

金門日報 logo

金門日報的專題報網站,搜集報導一起為金門努力的每一個人
(一)金門旅台、旅外(含中國大陸與海外各國)鄉親,事業有成熱愛家鄉者。
(二)鄉親返鄉或在地青年在金門創業者。
(三)與金門有連結且認同金門之事業有成者。
(四)其他認同金門且在產業、經濟有所成就之人物,且經機關認可者。

金門日報 logo

透過金門日報建立與金僑資訊的傳播,建立持續的對話串連

2009年成立於台灣,深耕文化資訊與報導,以專題合作的方式深耕於大南區,除台台灣以外包含東南亞&台灣離島區域

金門日報專題合作-金經樂道(每週一見報)

策略與風味的交響:翁皓梅 × 鄭維慶的金門創生之路

從返鄉到相遇:兩條路的交會 在金門的鄉村長大,翁皓梅的童年總是伴隨著土地與牲畜的氣息。父母親與兄長一生投入畜牧...

張國威與光華園文創園區:讓戰地歲月化為餐桌的溫度

【整理撰稿:邱翌瑄】 走進金門 光華園園區 的老兵餐廳,最先映入眼簾的,是那面仍留著歲月痕跡的斑駁牆面,與溫潤...

把自己活成一道光,相信與感謝-楊基老師-辛炳巍的「生命哲學」

〔採訪撰稿:邱翌瑄〕 三百個孩子的教育承諾 辛炳巍(楊基教育機構創辦人,又被學生與家長親切地稱為「楊基老師」)...

彩繪點亮金門:陳詩意(薏米)的25幅島嶼留影

【採訪撰稿/邱翌瑄】 到金門旅行,你大概聽過幾個「一定要拍」的地方:太湖畔那條忽然懸浮起來的斑馬線、拿著咖啡可...

自由作烘焙 DIY-李玟Coco:在金門,用甜點烘出家的味道

〔採訪整理:邱翌瑄〕 「一個孩子能親手完成蛋糕、帶著成就感回家分享,這不只是烘焙,而是一種療癒。」 坐落於金城...

蔡秉興與「巧獅秘境」:用巧克力書寫土地的甜蜜故事

採訪撰稿:邱翌瑄 金城後浦十六藝文特區裡,有一間溫暖又帶點神祕色彩的小店——「巧獅秘境」。推門而入,愛馬仕橙的...

年輕的繩索使者——吳晨知與金門繩索基地夢

整理撰稿/邱翌瑄 從新竹到金門的落地 2001 年出生於新竹的吳晨知,說話節奏不急不徐,眼神卻專注而堅定。雖然...

陳勝川:從軍事遺構到教育營地——用建築心法改寫湖南高地的故事

採訪整理:邱翌瑄 戰地遺構,與被遺忘的高地 從前,湖南高地是一處冷峻的戰地。它位於金門東北角,地勢險要,遠眺可...

讓金門發光:洪煇盛與慕光科技的太陽能屋頂夢

〔採訪撰稿:邱翌瑄] 烈嶼的夜晚,風聲帶著鹹味,吹過聚落裡一幢幢老宅。這些屋頂,曾見證戰地前線的歷史,如今將承...

金門日報專題合作-僑訊專題(每週四見報)

識別和連結利益相關者
首先,識別社區內的關鍵利益相關者,包括非政府組織、企業、政府機構、學術機構、以及社區成員。建立一個平台或論壇促進這些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對話和合作。
識別和連結利益相關者
社區參與和賦能
鼓勵社區成員參與到決策過程中,尤其是那些直接受到社會創新項目影響的人。這可以通過工作坊、公共諮詢、和社區會議等形式進行。
社區參與和賦能
多部門合作
推動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,例如公私合作夥伴關係(PPP),以集合資源、專業知識、和影響力,針對特定的社會問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。
多部門合作
創新和試驗
鼓勵創新思維和允許小規模試驗,以測試不同的方法和策略。這些試驗應該以可持續和負責任的方式進行,確保可以從中學習並根據結果進行調整。
創新和試驗
知識共享和學習
建立機制促進知識和經驗的共享,不僅在本地社區內,也包括跨地區和國際的學習。這可以通過線上平台、研討會、工作坊等方式實現。
知識共享和學習
持續評估和反饋
對進行中的項目和策略進行定期評估,並根據反饋進行調整。這應包括對社會、經濟和環境影響的評估。
持續評估和反饋
建立支持性政策和法規環境
與政府機構合作,推動創建支持社會創新的政策和法規環境。這可能包括提供資金支持、稅收優惠、或是簡化創業和運營的行政程序。
建立支持性政策和法規環境
18969243 EBED 402C BF58 4DC04B5750DD 1 105 c

親子共讀換宿

0000001

地方行動倡議

DALL·E 2024 02 06 19.24.11 An abstract illustration that symbolizes community collab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Kinmen using a mix of vibrant colors and shapes. The

藝術設計美學

2A83275B 8173 4CA9 B5B8 01850FD3599C 1 105 c

新媒體聯合中心

39A73CBF EC1E 4E9A 9C5C 274CD44DDC34

講堂活動推展

427

科技運用實踐